http://www.5alw.com- 我爱论文网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资讯通告:我爱论文网改版完成,推出期刊版块。毕业论文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论文网 >> 应用范文 >> 英语论文 >> 正文

浅谈语言学在英语教学当中的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者:佚名    范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20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主要是以获得知识(大都是间接知识)为主,并将知识储存起来,储存到1定程度,借助1定的语境,通过自己的模仿和实践,逐步将其转化为能力。在低年级英语教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拥有储存知识的方法,通过1定量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体验这种转化的全部程序。这将有益于他们以后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自如地、高效地加速和加深知识向能力的新的转化。
    要完成上述任务,离不开现代英语语言学的理论指导。有了语言学的科学指导,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会自觉起来,方法会多样性,程序也会日趋合理,效果的科学检验也会成为可能。
1、教学实践中语官学理论的渗透
目前英语教学教材都是以篇章为单位,篇章的载体是语言。英语教学是通过语言认知、语言传意和语言训练(书面语和口语)来提高人的思维、认识与表达能力和素养的。因此,英语教学势必在很大程度和很深的领域,接受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然而,目前英语教学对语言学的应用常常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使得语言学宝贵理论财富和迫切学要改革的教学难以相融合。所以,有必要对两者的关系进1步讨论。
首先,语料与语理的关系。语言学是阐述语理的,语理是从纷繁复杂的语料中归纳出来的。但是,语理1般是对语言材料进行分解性的梳理,如把语言分解为音素或者音位来确定研究对象的语音学和音位学,研究句子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句法学,以及研究语言变迁的事实、机制和结果的历史语言学等等。然而,英语教材的编写并不是采用分解以后的语料,而是采用表达完整、复杂思想情感的言语作品来做语料。现代英语语言学中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如语音、词汇、句子等,在英语教材中,既没有有意汇集起来,也没有经过有序的排列。因此,在日常将语言学理论转化为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具备语言规律综合起来运用的能力,能够对无序出现的语料进行有序处理。
    其次,成熟的语言学以总结语言现象的规律为己任,而英语教学面对的是现象,并非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讲解模式化了的语言规律非常枯燥,而语言现象由于自身的无序性,富有无限的魅力。因此,如果教师不分析语言现象,直接将抽象的语言规律套用在言语作品中,简单地用构词法、语法规则去阐发英语篇章作品,不仅会破坏言语作品的有机整体,扼杀其深刻的人文思想内涵,而且还会背离语言学规律生成的方法论,结果将语言学退化成没有语言事实基础的、空洞、生涩的条文。只有通过适当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敏锐地观察并发现语言现象,进而归纳出规律,才能达到“授认以渔”,的目的。
    再次,语言承载的是思想,但语言学研究的是抽象的语言形式。近年来,文化研究的不断深人,为发掘语言的文化内涵和经验性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践中,英语教学面对的是负载着具体思想和文化的语言,而非纯粹的语言形式。因此,语言形式的习得,语言规律的把握,离不开语言内容的领悟,即领悟言语作品的思想情感。
2、英语语盲的现象与规律
    言语作品体现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1定的代表性,作品中的语料的出现却是无序的、任意的。对于学习者,把握语料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1是语料是否常用;2是语料本身文化内涵的深度。尽管教材本身已经事先经过编者的加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任何1篇言语作品都不可能按照语料的使用频率和文化意蕴积淀的厚薄来选择所有的词语和义项,可能的只是按照表达思想的实际需要来选词择意。因此,语言的难易无法成为选择和排列篇章的现实标准。再者,言语作品内容的深浅与语言的难易并不具有对等关系。然而,语言学的研究说明,语义是系统的,语义关系是有理可循的。无序的语料积累到1定程度,就完全有可能在语言学的指导下有理化。
    如何将语料和语理结合起来,把课文中别人的言语成果化成自己学生的能力?常见途径有两个。其1采用感性的方式:熟读和背诵。目的是形成语感,贮存语料备用,但速度较慢,方法难以举1反3;其2采用理性的方式:支解课文,单独讲解语料,分析语法规律。结果可能导致学生“食理不化”,了解的只是抽象语理,失去的可能是说话的能力,完全背离英语教学的综合目的。
    实际上,从饱含思想感情言语作品跨越到抽象的语言规律,需要借助于对语言现象的把握。英语教学中可以参验的语言现象,必须是带有规律的语言事实。因为语言的规律性,所以才能反复出现

[1] [2] 下一页


“浅谈语言学在英语教学当中的扮演的重要角色”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著名出处。  
Tags:英语教学,语言学  
责任编辑:chenxiaofeng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 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